繼4月26日阿里云啟動史上最大規模降價后,5月16日晚,騰訊云、移動云一前一后宣布啟動降價,騰訊云部分產品價格降幅最高將達40%,移動云部分產品線最高降幅達60%。
對于云服務巨頭之間的“價格戰”,IDC中國研究經理崔婷婷認為,從目前阿里、騰訊和移動云的降價信息來看,降價是多維度的,不同產品線和不同時間段的具體情況有較大區別。另外,對于公有云大客戶來說,本身有一定議價權,并且除了產品價格外,咨詢、建設和運維服務同樣是重要的成本支出。所以降價行為折射到具體市場落地情況上,可能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。但是總體來說,降價對于公有云用戶來講是普惠于民的行為,尤其對于“專精特新”企業來說可能更加利好。
“短期內,降價必然會對公有云服務商盈利造成一定影響,但是從目前降價產品范圍來看,影響應在可承受范圍內。從長遠來看,降價是否會對未來云市場格局造成明顯沖擊還需要對市場持續觀察,在同質化較嚴重的領域,可能會出現更多跟進行為。企業上云用云降低成本的同時,也會促進云技術更快升級,促進云計算市場整體規??焖俪砷L。”崔婷婷說。
對于“價格戰”背后的原因,崔婷婷指出,隨著云市場近年來的快速發展,頭部公有云服務商之間競爭日趨激烈,在市場份額、發展增速、行業拓展和場景創新等領域持續找尋各自差異優勢,并緊跟國家政策和社會熱點對業務模式進行快速調整。此外,隨著公有云IaaS資源池的不斷擴大、PaaS和SaaS產品的研發不斷投入以及客戶群體云消費能力的不斷加強,頭部云廠商在價格上有了更多騰挪空間。AI能力的提升和底層資源調度能力相結合,也有力支撐了云服務商的成本持續優化。